“专利无效程序与民事侵权程序的关系及其协调机制优化”中期成果报告会圆满召开
发布时间:2017-11-24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11月20日下午3点,国家知识产权局重大专项课题“专利无效程序与民事侵权程序的关系及其协调机制优化”中期成果报告会在文法楼210会议室召开。何炼红教授担任本次成果报告会主持人,课题负责人易玲副教授、课题组成员蒋言斌教授做中期成果汇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刘铭处长、资深专利审查员闻雷、法学院刘强教授、瞿昊晖老师作为嘉宾出席会议,并做点评发言。
专利无效程序与民事侵权程序的关系一直困扰着我国的专利确权领域,其协调机制不完善导致专利无效诉讼陷入中止诉讼,循环诉讼的困境,造成办案效率低下、司法资源浪费,甚至使得专利无效成为侵权人拖延诉讼的工具,给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促进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为更好的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委托我院承接该专项课题。为了更好的了解专利无效程序与民事侵权程序的实际运行机制,课题组成员广泛查阅资料,进行文献综述,并前往专利复审委和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多个城市进行调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主题成果汇报环节,课题负责人易玲副教授全方位展示课题组前期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成果,也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做了部署。在工作内容上,易玲副教授汇报了课题组的文献收集、实证调研,专家咨询等工作的落实情况。易玲副教授从我国专利无效制度的现状、专利无效制度的理论突破、国外专利无效制度的制度安排与借鉴意义、我国专利无效程序与民事侵权程序的衔接与完善等几个方面,深度解读了课题组现阶段的研究成果。成果汇报内容充实,数据详实,既充分的介绍了国内外专利无效制度的整体风貌,又对专利无效程序的理论争议有着很深入的探究。随后,蒋言斌教授从对专利法第47条的理解、适用等方面对专利无效程序与民事侵权程序的关系出发,做了深度解读,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根据课题组的调研情况点评嘉宾刘强教授对其做了精彩点评。他表示专利复审委作出效力判断决定后,专利民事侵权案件根据专利复审委作出的决定而进行判决的这种方式具有重大进步意义。瞿昊晖博士也认为在民事侵权案件中判断专利效力的方法并不可取,优化行政和司法的协调机制可以解决现存的问题。
课题组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专利复审委的两位专家高度赞扬了课题组扎实的研究方法和丰硕的研究成果,同时两位专家结合自身的实务经验对课题组的研究提出了建议。专利复审委资深审查员闻雷认为,调研组还可以从无效程序设置的历史演变,知识产权统一上诉法院设置后专利无效司法程序与行政程度的衔接等问题入手,提出更具前瞻性的对策。专利复审委刘铭处长也对报告会中各位老师提出的问题一一回应,并对课题组下一步的工作作出安排。这些来自专利效力审查实务部门的建议,将对课题组下一步的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课题组全体成员表示,将继续不遗余力的完成后续研究任务,稳步推进课题的研究,为专利无效程序与民事侵权程序的协调提出实用性建议。我院承接并有序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这也展现我院知识产权研究的强大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