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 创建高校与政府新型的智库合作模式
发布时间:2018-12-2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创建高校与政府新型的智库合作模式
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 王昶
感谢会议给我们这个平台进行交流。说到智库发展这方面的问题,我觉得中南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正在探索一条智库发展的新路子。过去地方和政府的合作比较重硬科学,对软科学这一块的服务好像没那么重视。最近几年国家和省里,尤其湘文主任一直在推动着智库建设,人文社科这块为地方服务的力度和切入的深度比过去更大了。但是,我也感觉到,我们在为地方服务的过程中也有它的痛点,怎么样有效地和地方连接需要一个渠道。我觉得,今天知识产权研究院通过和湘江新区联合成立发展研究中心的方式,解决了学校和地方之间连接的通道问题。它建立的是一种稳定的关系,而不是说靠哪个教授做一个研究,写一个折子,简单地把这个东西上报就结束了。建立高校与政府新型的合作模式,改变了过去简单的折子文化,有利于创建一种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
关于智库服务于创新主体,我提几点建议。
第一,搭台子。希望学校、省委宣传部等主管部门帮忙搭台子,带领我们跟地方政府建立一些好的合作平台。比如湘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又是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今年湖南省又获批“创新型省份建设”。许多创新成果都要聚集到新区去实验。湘江新区就是一个大的实验场,它需要很多智力来支持。通过湘江新区这个平台,我们能不能胆子更大一点,从知识产权中心开始,在它的基础上考虑成立更多的专业研究中心。或者,干脆成立一个综合性研究院,下设多个研究中心。它将加深我们高校和新区之间的合作研究。如果没有这个平台,哪怕想跟湘江新区管委会提个建议,也许还找不到渠道。拥有这样的平台和通道,很多事情都顺理成章了。将来,如果“湘江新区发展研究院”的模式能够成形,我们还可以复制这个模式到其他地方。比如我们的高新区、经开区做得好,它要不要发展研究院?我们不再是单打独斗的出去,我们一同过去,一群专家过去,一个团队过去,大家形成一个网络,这样跟政府的合作会更加密切,服务能力也更强。
第二,给经费。搞研究确实要经费,我们政府这两年财政资金比较充裕,我们希望不只是花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不只是花在硬技术方面,能不能在智库建设上也给予大力资助。比如,深圳市政府每年会资助一系列针对新兴产业发展的软科学研究,可以是做白皮书,也可以是研究产业前沿发展的热点问题,还可以为深圳市政府提供规划建议等。既然湘江新区是一个大的试验场,我们还有很多新兴产业要发展。这些产业要健康发展,显然不只是知识产权的问题,还涉及产业发展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能不能组织专家围绕几个新兴产业链做全方位的研究呢?让各个教授、各个专业智库从产业的不同角度做思考。这样我们不再是盲人摸象,而是比较完整地回答一个产业它最终将怎样发展。这样的研究,能为我们的湘江新区提供一个全面的产业发展路线、智慧城市的发展蓝图。也许这样的研究模式,钱投入的并不多,但是它起到的效果是很好的。坦率地来说,我感觉成都、重庆等国家级新区创新力度非常大。这些年我一直也在默默观察我们的湘江新区,我们的新东西在哪里?我们怎样形成一些新的突破?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些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我们需要思考。前两天我们几位教授在讨论,乌镇这么一个小小的镇,过去谁也不知道的地方,它居然能成为世界互联网的中心,这是如何做到的?这需要很多的智力去研究、策划和宣传。将来的湘江新区要成为哪些新兴产业的策源地?这需要思考,也需要很多人去想这些问题。所以,在这方面建立智库,投入一些研究经费是很划算的。
第三,结对子。能不能通过这样的平台,把我们和政府结上对子,把我们的专业智库和企业结成对子,深入到企业里面去,为企业提供服务。我觉得智库的服务是两个层面的,既要为地方政府搞好服务,也要跟企业搞好服务。比如我们商学院可以提供一些管理咨询服务,提供一些具体策略的支撑,这些都非常有益的。实践也证明,这两年我们跟地方的深入合作,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
最后,发声音。希望湘江论坛可以变成一个品牌活动,变成每年湘江新区的一件盛事。在这个论坛里,大家可以发布湘江新区产业发展报告,可以发布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可以发布知识产权方面的最新成果,这样它就变成了一个品牌。将来不只是中南大学的教授来的居多,可能是全国关于国家级新区研究的、关于城市发展的、关于知识产权的、关于新兴产业的很多重要的专家都齐聚这里。论坛可以每次设置一个主题,打造成一个像乌镇这样的非常重要的高峰论坛。能不能把论坛做成一个思想的高地呢?这是我期待的地方。
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在2018年知识产权湘江论坛暨智能驾驶产业智库专家对接会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