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经济法论丛        知识产权研究院        中国文化法治网        联系我们   
科研公告
热点新闻
最新公告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公告 >> 正文

麓鸣师生共读会第2期成功举办,杨清望老师领读《法律与宗教》

发布时间:2016-12-19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2016年12月14日下午15时,“麓鸣师生共读会第二期”在文法楼210会议室开展。本期共读会由法学院副院长毛俊响老师主持,领读人杨清望老师与包括12位主讲同学在内的三十余名同学,共读伯尔曼著作《法律与宗教》。本期共读会,我们意外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共读人——陈云良院长,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会议开始,12位主讲人分别分享了自己的读书心得。同学们观点明确,深入分析,善于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代秦同学用“乌坎事件”引出中国在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现存的危机,并总结出本书对解决中囯问题的启示。周旭同学从中西方的国情差异着手分析解答中国宗教没有西方宗教影响大的原因。欧旭鸸同学认为法律应当被信仰,但不能被神圣化。谭冰玥同学提出对“中国存在整体性危机”问题的解决措施。熊文文同学提出西方经历危机的背景是宗教与法律过于分裂。金源同学重点阐述了法律与宗教的辩证关系。王珂同学主要阐述自己对于“法律的宗教性”的观点看法。赵赫栋同学独辟蹊径,从伯尔曼生平来分析本书思想与内容。薛琰斌同学作为一名实证主义者,主要分析了本书的现实性。并认为本书的价值在于“信仰”。胡淑娴同学从中国缺乏法律信仰的现状,重点论述如何提高人的法律信仰。彭南勇同学提出如何内化法律信仰,减少犯罪率。邓韬同学在他的发言中说道,“总盯着过去,你会瞎掉一只眼,然而忘记历史,你会双目失明。”

报告完毕,杨清望老师对各位同学的报告一一点评,并向同学们分享了读书的三点经验:第一,读一本书,应当尊重文本,尊重它的论题,尊重它的脉络,不要轻易评判它的好坏。第二,要结合文本,打通理论和现实,不要在读书中丢失自己的意义,还要注意解读的角度。第三,作为法学学生,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解释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解释清楚以后,才有可能改造。最好的读书方法,是跳跃文本本身去讲述,梳理文章脉络,在它的基础上再做一点点补充解释。主持人毛俊响老师也邀请陈云良院长对于本期读书会进行点评。陈院长说:“本次会议讨论深入,效果很好,但可惜很受限于时间。我们院能有这么多同学参与读书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如果大家继续坚持下去,读到四年级,我相信我们法学院一定会产生一批优秀的法律人才。”

之后,是自由讨论环节,老师、同学们共同探讨。来自文学院的马浩田同学认为,仪式和程序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他说,“各种程序坚持了对价值的信仰,便是一种正义。这时,‘程序’便超越他自身,上升到一种仪式。”陈院长从宗教引申到道德问题,他提到,面对当今中国道德滑坡的问题,稍有头脑的人都不会得出“精神信仰缺失”的结论,并强调“道德的法律化,法律的道德化”的观点。

本次读书会,师生们共济一堂,学在其中,进行了一次思想上的交流与碰撞。“麓鸣师生共读会”下期更精彩,我们期待你的到来。

附:

麓山脚下,百家争鸣。麓鸣师生共读会是由中南大学法学院发起的常规性师生读书交流活动。每期选取一部经典著作师生共读,以读书会形式分享心得。麓鸣,音同“鹿鸣”,语出《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但有良师乐友,亦足激扬文字,畅叙幽情。(撰稿:吴小丽摄影:吴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