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入选第三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
发布时间:2020-12-3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分享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批准华中科技大学人权法律研究院、吉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与人权研究中心成为第三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自2011年以来,我国已分三批在有关高校累计设立14家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本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的设立是落实《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相关内容的重要举措。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前身为2004年成立的中南大学司法与人权研究所。2017年10月26日,中南大学司法与人权研究所更名为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2019年12月19日,中心入选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和南京大学中国智库与评价中心“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2018年4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向巴平措实地考察中心,对中心建设和发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现有专职研究人员9人,来自多个学科的兼职研究人员32人。中心致力于以学科交叉推动特色领域人权研究,整合校内法学、社会学、伦理学、文学、新闻传播学、医学、护理学、教育学等学科资源,开展交叉研究,逐步形成了卫生法与健康权、文化法与文化权利、教育法与受教育权利、国际人权机制与人权话语传播等特色方向。2004年以来,中南大学中标人权领域国家级项目54项,其中“基本医疗服务保障法制化研究”“国家文化法制体系研究”等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5项。在《中国法学》《法学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和报纸发表人权领域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23部。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咨政建言工作。2018年以来,中心人员先后承担或参加多份国家人权文件的起草、修改与统稿工作。提交的咨询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批示20余次。疫情发生以来,向各级政府或有关部门提交了30余份政策建议报告。其中,民法典实施与人权保障、建议授予防疫英雄烈士称号等内部报告获得中央政治局常委3人次肯定性批示,并推动相关政策出台。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频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近五年来,中心8次主办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对外传播中国话语。中心成员参加人权理事会第40届、第42届、第44届、第45届会议以及“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新疆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主题边会,积极参加双边人权外交活动。中心专职研究员在各类国际会议上做主题发言20余次。聘请来自耶鲁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汉堡大学、科隆大学、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外籍专家讲授医疗卫生法、社会保障法、国际刑法、国际人道法等相关课程,邀请国内外人权专家学者开讲“中南人权论坛”系列主题讲座。中心接收国外访问学者,派出教师出国访学、博士生公派留学,推动中外人权学术交流。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2届会议一般性辩论发言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5届会议与土著人权利专家机制视频互动对话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人才培养成果丰硕。近年来,有近100名硕博士毕业生、博士后撰写的学位论文或出站报告涉及人权领域。招收来华博士和硕士留学生近40人。指导本科生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019)、湖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19);指导本科生获得国际刑事法院(ICC)模拟法庭竞赛中文赛决赛冠军(2019,荷兰海牙国际刑事法院)、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一等奖(2019)。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活动或研究观点多次被国家级媒体刊登推介。《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环球网等主流媒体26次报道中心参与的人权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权威媒体多次刊登或播发中心人员的研究观点。疫情发生以来,中心人员多次接受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网、环球时报等主流媒体采访,向国际社会介绍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疫情防控措施。
未来,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将依托学科交叉优势、平台发展优势、国际化战略优势,建成国内一流、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积极打造国家级人权高端智库,培养人权专业高端人才,为国家人权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事业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