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经济法论丛        知识产权研究院        中国文化法治网        联系我们   
科研公告
热点新闻
2024-09-21
    法典文明是大陆法系国家共同特征,为了深入探讨中国民法...
最新公告
2025-05-19
  中南大学法学院2025年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考核情况汇总...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公告 >> 正文

我院师生参加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25年学术年会并获“年会优秀研究成果奖”

发布时间:2025-05-2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2025517518日,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法律实务部门人士、论文获奖作者等参加了本次年会。我院丁亮华教授、陈文曲教授和博士研究生甘元春、贺晓曈、硕士研究生李昂、谭正午参加了本次年会。

 

cd0ac0bad865f7d7dbc3cf5bec4693af

图一:中南大学法学院参会师生合影

 

17日上午,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景汉朝,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侯振发,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潘剑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后,大会进行了增补常务理事、理事工作,并宣布了常务理事、理事的增补结果,我院丁亮华教授增补为常务理事。随后,大会举行年会优秀论文颁奖仪式,我院陈文曲教授、博士研究生贺晓曈提交的论文《深度伪造冲击诉讼制度的风险隐忧与应对策略》以及硕士研究生李昂提交的论文《数字时代民事诉讼中社会科学证据的适用研究》获评“年会优秀研究成果奖”。

265a221bd37a459c5c25f9dd539b2a7c

图二:年会优秀论文颁奖仪式(会务组摄影)

 

316d731a71109265c25702719bfe93a6

图三:年会优秀论文颁奖仪式(会务组摄影)

 

颁奖仪式后,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陈杭平,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刘荣军,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刘哲玮等10位专家针对研究会“十大重点项目”进行了阶段性成果展示汇报。

17日下午,大会分为“数字时代的诉讼外纠纷解决”“数字时代的在线诉讼”“数字时代的证据制度”“以数字化推动执行模式变革”四个分议题进行学术研讨。

我院丁亮华教授在分议题“数字时代的在线诉讼”第一环节作了主题为《数字时代背景下在线诉讼的“差异化”定位与“二元化”》的发言,他认为在线诉讼的空间虚拟、技术依赖等特征对传统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司法亲历性原则、辩论原则、证据制度等提出了诸多挑战。他指出互联网法院模式具有全方位突破传统诉讼模式的可能,主张通过单行立法明确其特有原则和程序规范,作为适用于纯粹网络空间案件的专属诉讼模式。

102aa2e14cb5cfb7b140ee50d030a0e6

图四: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丁亮华作主题发言

 

我院博士研究生贺晓曈在分议题“数字时代的在线诉讼”第二环节代表《深度伪造冲击诉讼制度的风险隐忧与应对策略》的作者发言,指出人工智能时代深度伪造生成内容正从生活领域向司法领域逐步渗透,对诉讼制度和证据规则造成了全面冲击,应结合域外学术研讨和实务经验,构建“技术防御—制度重构—能力再造”的复合治理框架。

65c49515ae80635cc2772be09a31a244

图五:博士研究生贺晓曈作主题发言

 

我院硕士研究生李昂在分议题“数字时代的证据制度”第二环节进行了主题为《数字时代民事诉讼中社会科学证据的适用研究》的发言,提出数字时代的纠纷样态逐渐多元,法庭需要更多种类的专门性知识进行司法证明。尤其是在知识产权诉讼中,社会科学证据的运用较为广泛,对于数字时代新形式证据的适用困境,可以从证据制度的完善、证据质量的提高和新类型证据审查标准的构建等方面加以解决。

add3e4e82f68ae46ac1d45066a5e0138

图六:硕士研究生李昂作主题发言(会务组摄影)

 

本次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围绕数字时代民事诉讼法中的前沿问题展开了多角度、多维度的学术探讨,专家学者们的汇报异彩纷呈,与谈人的评议恳切精要,带来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宴。学院老师与硕博研究生的积极参与展现出了中南大学法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也充分体现了中南大学诉讼法学科稳步发展,并在研究领域不断取得重要成就。

 

 

46cadea55b88f00ef2ee3430919df1fa

图七:全体参会人员合影(会务组摄影)

 

 

 

 

 

通讯员(撰稿):甘元春

一审:高思琼

二审:何炼红

三审: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