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中缘院长调研学生个性化培养
发布时间:2023-06-13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分享
大学的本质是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使他们的潜力得以充分挖掘。但基于当前高等教育规模化的特点,课堂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了高等教育的均等化,学生个性难以得到张扬与充分发挥。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许中缘院长成立“法学研究生、本科生个性化培养项目”团队,采取召开专题座谈会、实地考察、与师生面对面交谈、发放线上线下问卷等方式深入一线开展调研,团队于2023年6月7日在中南大学文法楼207会议室多位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博士生就个性化培养问题展开面对面座谈。
本科生陈鹏宇就读书社开展事项提出自己的问题,认为在课程多学习压力大的背景下,读书可能会挤占学习时间,且缺少综测加分的外部激励使学生参加读书社的热情不高,读书社开展有难度。
许中缘院长认为,读书是大学生的天职所在。读书是课堂之外发现问题、提升才干、增强本领的有效途径,因此对于读书的时间花费是有意义的。大学的目的就是形成大学问,大学要实现“博学,审问,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首先要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要形成“以读促学”、“以读促研”的制度文化。
本科生刘祉曼、蒋骐亦对实习单位选择,实习时间的问题表达了困惑。
本科生吴虞认为竞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但竞赛时间周期长,与考试时间发生冲突,有所不便。
许中缘院长认为竞赛是一个极好的实现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方式,未来学院仍会加大对竞赛的关注与支持。形成中南大学法学院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竞赛的时间问题,可以通过形成制度来解决,保障竞赛学生的利益。
硕士研究生马琳等同学提出就研究生课程针对性不够,二级方向课程开展不足问题表达困惑。
许中缘院长表示,法学院目前是大类培养模式,即一级学科招生,对二级方向培养的针对性存在不足。目前研究生选修课程开课最少人数为十人,未来要降低,对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逐步进行融合培养,加强二级方向的针对性培养。
博士生陶华强认为优质资源的匮乏使因材施教难以做到,,目前课堂以讲授式教学为主,项目式学习较少,建议加强项目式学习比重。
许中缘院长表示,博士研究生是师徒制教育,最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博士研究一方面要解决入流的问题,要密切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要确立个人的学术兴趣问题,为将来学术立身打下基础。学院要充分关注博士生成长的质量,要从制度上构建体现博士生科研发展的道路。
法学院的培养是要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团队项目秉持把学生培养为“他们想成为并且适合成为的人”开展此项目,旨在通过课堂改革、实习、学科竞赛等内容充分挖掘自身潜能,通过四年的本科学习或三年的研究生教育,实现国家与社会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一审舒梦逸,二审柳思怡,三审杨清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