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第三届欧中青年法律人论坛暨“欧中法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德国科隆大学法学院成功召开。本次活动由德国科隆大学法学院、荷兰拉德堡德大学法学院、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欧中法律研究与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南大学法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法理》杂志编辑部主办,由德国柏林洪堡大学法学院刑法、刑事诉讼法、外国刑法和刑法理论教席、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燕大法学教室》与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协办,由第三届欧中青年法律人论坛执行委员会、德中文化与技术交流促进会承办。论坛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共吸引了来自中国、德国、荷兰、奥地利、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的上百位法学专家与青年学者参与,涵盖来自中欧的36所高校与研究机构。我院博士研究生车钰莹、潘笛、蒋佳璇与奥格斯堡大学访问博士研究生朱钰洁参加此次会议。

我院学生代表与第三届欧中青年法律人论坛参会嘉宾合影留念
7月22日,车钰莹、潘笛、蒋佳璇三位学生先抵达奥格斯堡,代表学院拜访了中南大学荣誉教授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法学院的杰出学者默勒斯(Thomas Martin Johannes Möllers)先生,并向默勒斯教授赠送了许中缘院长的个人专著。默勒斯教授热烈欢迎三位学生的到来,其表示奥格斯堡大学法学院将与中南大学法学院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法学教育国际化发展。

我院学生代表向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法学院默勒斯教授赠书
7月25日,我院博士生车钰莹、潘笛、蒋佳璇、朱钰洁一行人来到德国科隆,参加第三届欧中青年法律人论坛暨“欧中法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发展”学术研讨会。
车钰莹以《化解合同僵局的司法路径:以<民法典>第580条第2款为中心》为题做学术汇报,紧扣中国民商事审判实践中的核心难题——合同僵局问题展开深入剖析。在汇报中,车钰莹博士生系统梳理我国司法终止制度的构建背景,着重分析司法终止制度的法律性质。同时,详细解读该制度的适用要件,并对适用该制度后的法律结果进行了全面阐释。汇报中,其还从中德比较法视角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中欧类似制度在文化背景、设计理念的差异,加深国外学者对中国合同僵局问题及其司法解决路径的认识与了解。汇报后,其与德国、荷兰等多国学者沟通交流,进一步深入了解国外处理类似合同僵局案件的解决思路,在跨文化法律实践的碰撞中凝聚共识、激发创见,为推动我国合同僵局解决机制的发展注入新的思考维度。

车钰莹博士生在科隆会议做主旨演讲
潘笛以《基于“国家-社会”视角的集体经济组织主体构建研究》为题做学术汇报。从国内国外两个理论视角去分析“国家—社会”关系理论,进而符合本次会议的主旨,也即中欧交流。通过对贵阳市近300个样本的数据分析得出目前集体经济组织主体构建所存在的问题,得出当前乡村治理中存在党建引领落实不到位、乡村自治功能弱化等问题,同时长期以来乡村本土主体和政策相互博弈,难以分清两者之间权能边界,导致治理主体结构失衡。为此,本文基于“国家-社会”视角,构建稳定的三维乡村治理框架,为集体经济组织提供一个可行路径。汇报后,与多名老师交流沟通,更加明确了需要改进的方向。

潘笛博士生在科隆会议做主旨演讲
蒋佳璇以《担保人对债务加入人追偿权的请求基础区分论》为题进行汇报。汇报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提出问题。其提出本次汇报讨论的核心问题是何为担保人对债务加入人追偿权的请求基础。其次,区分请求基础的应然性。其认为基于现实中债务加入人可能处于不同责任层次,类推《合同编通则解释》第51条应当具有区分担保人对债务加入人的不同请求权基础。最后,分别分析担保人对处于不同责任层次的债务加入人的追偿权请求基础。汇报后,荷兰拉德堡德大学法学院安德烈·詹森教授进行了细致点评。詹森教授肯定了汇报主题的研究价值,并对汇报人的表达流利度和研究扎实度表示赞赏。同时,也提出了汇报技巧方面的完善建议。

蒋佳璇博士生在科隆会议做主旨演讲
朱钰洁聚焦共同困扰中德两国的股东会决议程序瑕疵问题,以《股东会程序瑕疵决议的效力识别》为汇报主题,开篇扼要提出中国公司法第26条程序瑕疵效力认定条款法律用语的不确定性与多义性。通过回溯公司法的修定历史,分析瑕疵决议效力体系效应,揭示了中国第26条的规范本意,并依据规范目的,对不同瑕疵类型效力识别进行具体化构建。同时,详细比较了德国股份公司法与中国公司法之规定,全面阐释了两国在程序瑕疵制度设计中的相同目标与不同策略。助力两国法律制度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汇报后,评议人与朱钰洁博士生展开积极讨论,进一步深化两国在程序瑕疵决议灵活法律效果上的共识与创见。

朱钰洁博士生在科隆会议做主旨演讲
7月29日下午,数字法学研究的欧中比较国际学术会议在荷兰奈梅亨举行,由拉德堡德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者”讲座教授安德烈·詹森(André U. Janssen)主持开幕与总结发言。会议围绕人工智能法律地位、数据知识产权保护、数字时代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数字法学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吸引了中、德、英、荷等多国法律学者参与。
会议交流过程中,三位博士生结合自身研究方向,深入了解了欧中在数字法律规制路径、法律文化背景及制度设计理念等方面的差异,为后续学术研究积累了宝贵的国际视野与比较法素材。会议最后举行了嘉宾合影留念与晚餐交流活动,进一步增进了参会者之间的学术联系。三位学生也向詹森教授赠送图书,合影留念。

我院学生代表与“数字法学研究的欧中比较”会议参会嘉宾合影留念

我院学生代表与拉德堡德大学法学院安德烈·詹森教授合影留念
第三届欧中青年法律人论坛不仅为欧中法学界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更进一步为欧中法学研究拓宽了新领域、推动了新发展。通过专家学者与青年法律人的深入交流,本次论坛为中欧法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未来中欧法学学者的持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南大学法学院将持续推动此类跨国学术交流,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促进中外法学文明互鉴贡献力量。
一审:蒋佳璇 二审:舒梦逸 三审:刘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