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 院长致辞 |许中缘: “研”要贯穿研究生的一生
发布时间:2021-09-19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分享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基于本科的培养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不同,学院决定将本科生与研究生开学典礼分开。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高层次。去年7月份,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孙春兰副总理出席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会议并发表讲话。研究生作为法学院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法学院学术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研究生质量,既是检验我院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在实现双一流发展的重要指标。如何提升研究生质量呢?我认为主要就是抓住研究生的“研”字,研究生要将“研”要贯穿研究生一生。下面我就研究生培养的“为何研?研什么?如何研?”与大家一起探讨。
为何研
在很多人的眼里,读研究生并不是为了学术,说白了主要在于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需求,获得硕士或者博士学位。有该种看法的学生具有潜在的危险,有可能导致其并不能如期得到硕士、博士学位。既有的无数事例反复证明这一点。硕士与博士学位,是学术积淀的结果,而不是时间累积的产物。
第一,非“研”难以续命。现在的研究生教育,“混”文凭已经基本不可能。尽管教育部已经明确不以发表论文作为研究生毕业的相挂钩,但并不是要削弱研究生的研究,而是要实现“以研为研”。如果平时不烧研究的香,希冀临时抱论文的佛脚,很难通过严格的预答辩、匿名评审、答辩、学术委员会、教育部抽检等五关。即使拿到硕士博士学位,如果教育部的抽检不合格,不仅使自己学位受损,也使你爱戴的导师蒙羞,培养的学院受累。
第二,非“研”难以立身。尽管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但就诸多单位而言,硕士特别是博士,是单位稀缺的高层次人才。既然是高层次,就誉为高水平。当高水平变成低层次,仰慕变成鄙夷,巨大的瀑布落差倾流而下,恐难在单位安身立命。
第三,非“研”难以转型。有人会说,我是非法学专业,法学功底尚浅,容我慢慢补课之后再谈研究的事情。尽管有一部研究生是由非法学专业而来,但如果不是研而是学的立场,估计三年之后也难以成为高年级的本科生。只有以研带学,以研促学,才能实现真正实现研究生的转型与发展。
研什么
很多学生认为,对于研究生而言,现在处于法学研究最为严峻的时代。一方面,我国法学发展已经近四十年,法律规范日臻完善,法律体系基本健全。另一方面,我国已有55个学校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研究生的数量增加不止10倍,法学老师数也已经呈10倍数的递增。加之法学刊物的发文合作署名的限制,导致研究生的两难:法学研究领域的开拓难;好不容易写出的文章发表难。甚至有观点认为,法学硕士与博士成为学术的“饿莩”。
这种描述似乎指出了法学专业研究生的面临生存困境,教育部也在如何开展研究方面作出一定改革,即放宽毕业文章的要求。我国研究生培养已经进入了一个以质量取胜的阶段。不提质升级,就会被社会淘汰。不说你们,就是我们这些法学教授,也遭遇生存与发展的艰难压力。
一代人具有一代人的课题,一代人具有一代人研究的领域。诸君处于的社会并不是最为艰难的时代,甚至可以认为,诸君面临学术发展最好的时代。
第一,科技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新领域。大数据、人脸识别、区块链、人工智能不断对既有的法律规则进行冲击,需要确立新的相关规则。
第二,疫情总是突如其来,不时的死灰复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野。
第三,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时期,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没有相应的经验可以阶段,共同富裕新时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新课题。
第四,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国处于如何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话语体系、理论体系的特定时代,需要我们提供相应的理论知识。
基础理论在不断发展,新兴领域方兴未艾,这些给我们带来广阔的研究空间。面对这些法律科技的挑战,比起知识具有局限,视野已落俗套、研究方法老套的我而言,诸君具有接受力强、知识面广、精力旺盛、交叉研究等先天优势。假以时日,待以恒心,更为容易占据法学舞台,助力中国法学发展。
如何研
就很多研究生而言,具有最强学习的大脑,有些学生身子已经进入研究生阶段,但思想还处在本科生水平,被社会誉为高年级本科生。因此,如何展开研究对于他们而言,还存在面临行路难、多歧路的问题。
1、要有研究的大脑
如何培养具有研究的大脑,要实现三个步骤。
第一,从关注中打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客观而言,学术是寂寞孤独冷,与人天生社会性本质具有一定的龃龉。但有认知才会有思想。不看文章不看书,自然而然难以获得兴趣。
第二,从对话中提升思想。要把自己摆进去。无论是看书,看文章,听讲座,不要当旁观者,要当剧情人。站在岸上永远学不了游泳。法学热点问题多多参与,学术主题多多思考,学术文章多多批判。日不见长,年有所成。
第三,从写作中提升水平。只有写,才能立。写是论证的过程,你认为你想清楚了,只有动笔才知道思考是否成熟。每天写一点,手就顺一点。
2、着眼问题,深入研究
首先,深入文献梳理。抓耳挠腮找不出问题,潜心向学才能实现新的开拓。文献梳理是研究的前期工作。文献是研究的起点。一是确定问题研究的基础,避免重复;二是找准问题研究的意义,确定创新。
其次,恒心进行研究。“研之道,贵以专”。各位去知网查相关领域的文章,基本上是不同视角对某个问题的深入分析的产物。三年只要穷究某一个问题,你就是某一个行业的专家。
最后,小切口解决问题。研究如蚕啃桑,先点才能形成面,然后再形成片,然后逐渐确立自己版图,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
3、确立学术责任,力求超越
法学研究生要融入法治国家建设的大潮,不做无病呻吟之文章。我要求我的研究生“二不要”:一是没有创新不要开展研究;二是在研究之后,至少是该领域的最高水平。尽管知易行难,但只要有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这样就不会落后他人太远。
总之,混文凭不可取,混社会不可为。既然诸君选择了研究生,如果现在不退学。那诸君就得从此时、此刻将研究就成为你的第二生命,学术就成为你内在标志。因为不学术,就无术。研究生的“严起来”就要“研”起来。
中南大学法学院不是你们获取文凭的地方,法学院是给你们腾飞翅膀的地方。中秋佳节即将到来,祝贺大家中秋快乐,借助以月圆的祥瑞,祝你们研究一生的圆满。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