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7日,中国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孔庆江教授应邀在我院以“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法律战”为主题进行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南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毛俊响教授主持,中南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邓婷婷副教授、国际法研究所讲师范晓宇博士、湖南大学法学院龙韶副教授担任与谈人,中南大学法学院黎娟副教授以及法学院50余名硕博士研究生共同参与。

孔庆江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美国对华法律战的背景。从2017年特朗普政府发布《国家安全战略》第一次将中国视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到拜登持续地升级和合理化竞争手段,美国最终形成了以战略竞争为中心、以长期竞争为基础的对华全面竞争战略。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孔庆江教授深入解读了美国的法律工具体系,美国的法律工具在形式上包括经国会通过、总统签署的法案(Act);总统根据宪法赋予其权限或按照特定法律的授权而签发的行政令(Executive Order);以及各部根据法案的授权或按照总统行政令的指令而制定的条例(Regulation)。这些法律工具在内容上覆盖涉台问题、军事、科技、贸易、金融、人权等多领域,最终形成一个旨在系统性遏制中国的工具箱。

同样地,中国在中美博弈中也构建了一系列反制裁法律工具。孔庆江教授指出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以及《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阻断外国法律与措施不当域外适用办法》等法律法规虽然已经充分彰显了我国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决心,对美国相关企业和个人形成了有效威慑,但目前仍难以满足中美博弈中的精准反制需要。
针对未来我国对美法律战的主要思路和优化路径,孔庆江教授认为应当加强立法、强化我国法律的域外效力体系、细化我国法律中法律责任条款与完善现有反外国制裁工具,从而构建系统化的法律工具箱;以双边或多边司法协助条约和引渡条约为主完善国际执法合作机制;以及加强涉外立法、执法、司法人才培养,提升对外法律博弈能力。
在提问环节,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杨楚寒、甘元春、人文学院博士后郭敏分别就前瞻性的反制裁法律工具部署、国际规则制定的议程设置与概念创新、反外国制裁中的白名单与补偿机制等问题向孔庆江教授请教,孔庆江教授均给予了详细的解答。



在交流互动环节,邓婷婷副教授认为孔庆江教授对中美法律战进行了细致全面的梳理和分析。邓婷婷副教授指出中美法律战表现出法律工具的多样性、规则制定的竞争性、争夺领域的多元性等特点,中国需要更积极主动参与国际规则的塑造,并在新兴领域抢占国际话语权。此外,邓婷婷副教授就中国如何在应对外国制裁时避免被贴上违反国际规则标签等问题与孔庆江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

龙韶副教授指出,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秉持零和博弈思维,曾尝试通过CPTPP等协定建立排除中国的高标准区域经贸规则。结合欧盟在中美博弈中的立场,龙韶副教授提出中国能否以利益引导国际社会形成一个没有美国的国际经贸体系,孔庆江教授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范晓宇博士就美国设立对外投资安全审查制度的法律应对问题与孔庆江教授进行了讨论。孔庆江教授指出,中国可以从给予外资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入手应对美国的对外投资限制措施,同时可以借鉴美国设立对应的对外投资安全审查制度。

毛俊响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毛俊响教授强调,孔庆江教授从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出发,系统介绍了中美的法律战工具体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反外国制裁法律工具的完善路径,给参与讲座的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启发与思考。毛俊响教授鼓励同学们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丰富中国的反外国制裁法律工具箱贡献更多方案。

本次讲座是中南大学人事处主办,中南大学法学院承办的“2025年度中南大学名师名家学术论坛”系列讲座之一。讲座学术氛围浓厚、反响热烈,取得圆满成功。
一审:邓婷婷、高思琼
二审:何炼红
三审:刘 勇